浮光掠影

  1. 杨振宁先生去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 STOC开始尝试在进入审稿前给出AI建议 Shtetl-Optimized » Blog Archive »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I-Powered Feedback at STOC: Guest Post from David Woodruff

  3. Daniel Lemire 谈论PhD:

    The main signal that you should derive from the fact that someone has a PhD is that they are well suited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和我的感受类似。在PhD的最后一年我才琢磨出来这其中的门道。某种意义上PhD是进入学界的敲门砖,是学术界金字塔的最底层,但在此之外的意义更多是自己赋予的。

  4. 郑智化的怒喷深圳机场引起大范围讨论,简中的舆论普遍是共情“打工人”,而不是“残障人士”。这件事情底层的逻辑在于,弱势群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和情境有关,作为明星和公众人物的郑在发表言论的时候,显然是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并且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件事情才可能得到关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即使无障碍设施的提升对自己有利,但那也毕竟是未来的事情,当下感受到的“打工人被欺负和冤枉”的委屈则更加强烈,也许很多人就在那些空乘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何况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的尖锐批评,有时候也会被解读成是“要求特权”。这在B站的一些残障UP主也能得到体现,人们看他们的视频是为了符合其对残障人士“身残志坚”的期望,如果有人在视频里表现出对无障碍问题的不满态度(比如B站头部的诺子喵呜的一期已经下架的视频),则通常会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也许这背后的心理来源于观众自己就和视频中的某些路人一样会犯错,并且也很清楚自己的素质也没有高到哪里去,而中国人向来不怎么喜欢被人指摘道德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