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品质的性别化

将本属于所有人的通用概念定义为独属于某一性别,归类为「女性气质」或「男子气概」。

这些都是优秀的人类品质,但我们为什么主要将其与男子气概联系起来,而不将其与成人状态联系起来?答案是,将这种品质性别化区分了男人和女人,拔高了男人,压低了女人。当我们考虑到在很大程度上基恩所描述的英雄特征在女人当中比在男人当中更为普遍时,这种做法的虚伪就显得更为突出……在父权制之下,这类信念维持着女人和男人有着根本不同这一诡计,它们在此过程中让男人占用了符号领域(symbolic territory)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从而拔高了男人。性别打结

然而这种做法与现实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一种父权制体制下的矛盾:

用性别来定义何以为人的核心要素,要求我们把男性和女性定义为彼此根本不同,但同时又是完整的人,这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一方面,这根本做不到,因为一旦人类的特质变成某些性别的专属,每一种性别就会被鼓励疏远某些使我们成为人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父权制又依赖于这样的区分,因为如果我们将所有形态的人类都视为根本上相同的人类,那就不存在男性支配女性的基础了。(同上)